现代汽车满载着各种精妙设计,其初衷是在尽可能不引人注目的前提下提升驾乘者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回溯到汽车设计的"青铜时代",这些功能往往更为显眼——比如70年代陆地游艇上面向驾驶员的翼子板转向指示灯,或是自动伸缩收音机天线。但如今这类设计已高度集成化与自动化,若不刻意寻找几乎难以察觉。挡风玻璃遮阳带便是其中一例,这个如今罕有的配置(除非您驾驶的是某个特定年代的老车),曾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若您与我同龄,在汽车仍充满机械魅力(且随时可能致命)的年代度过青春,或许会记得从前车辆挡风玻璃顶端总横贯着一条宽幅的深蓝或深绿色带。这道经典遮阳带与可翻折的遮阳板协同工作,既能遮蔽刺目阳光,又可阻隔部分热浪侵袭。当夏日骄阳处于特定角度时,这条朴实的色带堪称救命设计。
然而如今我们已难觅挡风玻璃遮阳带的踪影,至少绝大多数新车都不再配备。您可曾想过其中缘由?
我们只是不再需要
汽车制造商不再采用挡风玻璃遮阳带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像车载点烟器、金属鞭状天线和手动变速箱在新车上近乎绝迹一样——时代淘汰。随着玻璃技术的迭代进步,这道经典的遮阳带终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现代安全玻璃的性能已远非三五年前可比,更遑论十五二十年前的产品。如今新车的整个挡风玻璃都镀有强效防眩涂层,而非仅在顶部处理。这正是为何当代挡风玻璃会呈现若有若无的蓝绿色调。现代汽车玻璃材料还能提供更优异的紫外线阻隔与热辐射调节功能。当新技术得以在整个乘员舱玻璃区域(而非仅限挡风玻璃上六英寸的色带)应用时,遮阳带的消亡便成必然。
谜底就此揭晓:老式汽车挡风玻璃顶端那抹酷炫的蓝绿色带,不过是旧时工厂的染色工艺,只为让你在驰骋途中保持视觉清凉与体感舒适。
评论
TFlod:住在夏季动不动就飙到120华氏度(约49℃)的沙漠地区,车企那点紫外线防护根本不够用。我在挡风玻璃和全景天窗内侧贴了透明防紫外线膜,效果立竿见影——大热天里,贴膜和没贴膜的车在太阳下暴晒后,车内温差能超过20华氏度(约11℃)。要我说,车企在防晒这事儿上还能再下点功夫。
Deno:说白了就是省成本呗,顺便忽悠消费者说"整块挡风玻璃都镀了强力防眩膜"
Michael Smith:下一步就该上电致变色像素玻璃了!配合前置摄像头,阳光从哪个角度射来,挡风玻璃相应区域就自动调暗。要是有车企真把这技术量产了,记得给我寄一张五美元的专利费支票。
111R:现在挡风玻璃顶部通常要留出透明区域给驾驶辅助系统传感器、雨量感应器之类的设备。自动防眩后视镜模块应该也是同理。比起几乎零成本(也几乎没用)的涂漆黑点相比,它还节省了几美元。
Sean Curry:说真的,副厂挡风玻璃反而更常见遮阳带。我换的新玻璃就有,这条"防晒眉"确实实用。
Jimboy Junio:别急着下结论!我挡风玻璃顶部还有一排小黑点帮着挡太阳呢,特别是遮阳板够不着的位置。毕竟不管往哪开,斜射的阳光总能怼脸上——现代挡风玻璃可没你们吹的那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