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跑偏,这个疑问相信不少车主都在网上查过,也可能都细心观察过自己的爱车。
但这个在直线道路上比较容易发觉,在交通拥堵的城市还真不一定能察觉。
当在一段相对笔直的道路,手里的方向盘感觉不听使唤,非要保持用力往一个方向打一点才能保持车辆的直线行驶。
一旦松手,汽车就会向某一个方向自动转过去,这就是所谓的跑偏,当然这个解释用词不那么具有科学严谨性,请多多包涵!
这时有些车主就会问朋友或上网查询原因,还真有一些网上的建议就是去做四轮定位而不检测其他原因。
真的吗?
这里就来简单说说吧。引起汽车跑偏的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点:
1、每个轮胎的胎压不一致,差别还比较大。
2、两侧轮胎磨损的程度不一样,或有些车载换胎时将轮胎方向搞错了。
3、汽车悬挂有损坏的。
4、转向系统出现问题,会引起汽车在行驶中晃动而不能保持正常的轨迹。
5、车辆出现过较大的事故造成车架需要经修复的,但修复不彻底。
6、在高速上行驶时遇到强大的横风,这个一般只会造成暂时性的影响。
7、有些车辆在刹车时跑偏,这个有可能是刹车系统出现毛病而影响的。
8、四轮定位数据发生变化。
9、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方向跑偏会对整车安全性、轮胎和转向系统寿命、驾驶者操控体验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1、安全性。方向跑偏在行车过程中,容易对转向和方向修正带来误区,而过于频繁的修正方向会使驾驶员的疲劳驾驶时间缩短,对行车安全性带来很大隐患。
2、经济性。方向跑偏,一定程度上会带来转向系统额外的损耗,会加速转向系统零部件、轮胎等的老化,缩短维修保养周期,严重时会影响车辆行驶时的平衡性。
3、操控性。方向跑偏对于偏爱驾驶乐趣的驾驶者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其驾驶体验会大打折扣。
所以当车辆发生跑偏时,就需要到4S店或修理厂去查查原因了。
在查找原因时要仔细检查,如果修理厂一开始在没有检查的情况下就要你做四轮定位的话,那么趁早换一家靠谱的4S店或修理厂。
真要做四轮定位的话,其程序也是非常严禁的,四轮定位的基本调整参数有前轮前束、车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些都需要详细的数据支持,每种车型都不一样,有些修理点就做不好,但还真敢接生意。

做四轮定位的程序是:
第一步:症状询问与试车
仔细倾听并记录司机对车辆不适症状的描述。由定位角度不当所引起的症状,有些是可以通过目视检查就可以发现的,如吃胎;有些则不能直观的看到。
倾听司机的描述是很重要的。必要时应该去试车以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缺陷的大致区域。
在国外,试车的工作一般由店堂经理完成。店堂经理应服装整洁,因为司机,特别是高档轿车的司机不会喜欢工作服肮脏的人进自己的车辆。
店堂经理应该熟悉四轮定位业务,通过试车应能对车辆故障可能的原因做出大致准确的判断。
第二步:转向和悬挂系统的检查与维护
在询问或试车工作完成之后,下一步要对车辆进行目视检查。
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概念:单靠四轮定位自身,并不足以消除转向故障和磨胎问题,还有其它一些影响因素。
在进行四轮定位工作前,应检查所有转向与悬挂部件。
四轮定位技师应建立并遵循一种逐项检查的程序。通过这一程序技师应能彻底、快速地获取准确分析和判断故障所在信息。
第三步:跑偏故障的定位前工作
如果司机所描述的症状是车辆跑偏,则在定位前应首先确定此种跑偏是否由侧滑引起。具体的方法为:
1、如果是真空胎(子午胎),将前轮左右两车轮进行互换对调,然后试车。如果车轮左右对调后跑偏方向朝向对调前的相反方向,可以确定前轮侧滑是影响因素(往往是主要因素)之一。
解决的方法有两个:
方法一:四车轮全面对调,直至找到消除跑偏的组合;
方法二:将前轴两车轮中任一车轮的轮胎拆下,翻面(180o)后再装上。
轮胎翻面后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大幅度降低侧滑引起的跑偏。如果效果不明显则建议司机更换新轮胎。
2、如果前轮左右两车轮对调后跑偏方向不变,则对后轴左右车轮重复上述相同过程。
如果后轮对调后跑偏方向仍然不变,可以确定跑偏不是由侧滑造成,必须进行四轮定位测量以进一步找出原因。
第四步:四轮定位测量及结果分析
各厂家定位仪测量方法和操作步骤不尽相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但基本以流程则基本相同:
1、选取正确车型。
2、轮圈补偿(ROC);目前的实践中,许多四轮定位服务商为了图省事,往往省略了这一步骤。
在省略这一步骤时应该非常小心。首先必须确认车辆轮圈的状况良好,其次必须仔细检查并确认传感器卡具完全安装到位。否则,忽略轮圈补偿可能造成0.1度至0.2度误差。在某些场合下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差。
3、测量;读取数据。
4、车辆调整;车辆调整的顺序规则是:先调后轮,再调前轮;后轮先调外倾角后调束角;前轮先调主销后倾角,后调外倾角,再后调束角。
5、打印结果。
我们的重点放在对测量结果的分析上。
在前述“定位角度基本概念”中,已经对一些角度产生偏差后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一些介绍,下面我们以症状划分进行总结:
跑偏
造成跑偏的原因归纳起来有:
1、前轮主销后倾角左右不对称,偏差超过0.5度。车辆朝主销后倾角小的一侧跑偏。
2、前轮外倾角左右不对称,偏差超过0.5度。车辆朝前轮外倾角正值最大的一侧跑偏。
3、后轮外倾角左右不对称,偏差超过0.5度。车辆朝后轮外倾角最小的一侧跑偏。
4、根据前后轴的退缩角可以观察到车辆轴距的变化。前后退缩角之和超过0.2度,就会出现可感觉到的跑偏,跑偏朝向轴距小的一侧。
另外,四轮定位仪无法测知的跑偏因素还有:
5、侧滑,多数由轮胎引起。
6、胎压不均匀。
7、刹车不对称、打滑。
8、转向助力不平衡。
9、悬挂零件磨损,失调。
由于四轮定位仪无法测知所有跑偏困素,所以有可能从定位仪上看一切正常,但车辆仍然跑偏。这时就要逐项排查。
注意:
在实际四轮定位服务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车辆原本不跑偏或轻微跑偏,但在调整前轮前束后出现跑偏或跑偏加重。
人们很容易把这一现象归因于前束调整。其实不然。因为车辆在直行时总是处于左右两轮前束相等的位置,所以前轮前束本身并不会造成跑偏。
但是如果前轮前束不对,轮胎与地面摩擦力加大,反而可以掩盖跑偏。
事实上此时车辆由于其它原因已经具有跑偏倾向,不过是被掩盖了而已。跑偏倾向被掩盖时,往往表现出吃胎较为严重。
此时如果不综合性地分析跑偏因素,盲目地调整前束,将会把原本不严重的跑偏故障彰显出来。所以一定要综合分析,综合治疗。
吃胎
吃胎的原因归纳起来有:
1、前轮同时吃外侧或同时吃内侧-前轮前束不对。
2、前轮单轮吃胎,外倾角不对。
3、后轮吃胎:外倾角,束角。
另外,四轮定位仪无法测知的吃胎因素还有:
1、不良驾驶习惯。
2、轮胎压力过高:吃轮胎胎面中心线附近。
3、轮胎压力过低:同时吃轮胎两侧。
4、底盘零件有问题。
车辆发飘
主销后倾角接近于零或主销后倾角为负。
方向盘发沉
1、主销后倾角过大。
2、外倾角不正确。
3、剧烈颠簸后的悬挂零件轻微变形、犟劲。
方向盘回正能力差
1、主销后倾角过小。
2、转向机问题。
3、其它角度不正确造成的犟劲。
4、轮胎有问题。
遇到轻微颠簸或加速时车辆掉屁股
主要由后轮束角不正确引起。
第五步:维修调整
在综合分析、综合诊断的基础上,才能开始对车辆定位角度进行调整。技师应对定位角度调整后的效果有清晰的预期。
调整的顺序如下:
先调后轴两轮:
后轮外倾角——后轮束角;
后调前轴两轮:
如果转向前展不对,更换转向臂——主销后倾角(对有引擎托架的车辆,往往要先调整引擎托架)——外倾角——束角(此时方向盘水平锁正)。
做四轮定位不准确的后果是什么样的?
1、轮胎过度磨损:四轮定位参数不准确可以造成轮胎偏磨从而导致发生爆胎的危险。
2、车辆开起来不顺手:方向盘发抖以及跑偏会给让你开车感觉更累,同时增加出现交通事故的概率。
3、油耗增加: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而油耗增加的话,可能是车辆的四轮定位参数不准确。
所以,汽车有跑偏的情况有时真不一定要做四轮定位。关键是要仔细检查出原因。